深汕合作区规划展览馆与档案馆
深汕合作区规划展览馆与档案馆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地域文化与自然体验高度共融的城市复合体,有别于传统的规划馆及档案馆:一个有生命力、创新性、并能令人为心动的场所;一个对大地之上广大人民文明活力证明的场所;一个能容纳城市梦想的场所。建筑意象源自典型的深汕村落群组,从使用功能出发,打造基本单元模块。功能布局模块化,与景观、庭院交错组织,具有灵活性及可延展性。架空层打造零碳公园,与开放式展陈结合。骑楼、冷巷、天井、廊道、穹顶,组织自然通风与光影,与自然和城市和谐对话,打造如万花筒般独特的沉浸式观展空间。更生态,更地域,更未来。”
场地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最东端,西北与惠州市惠东县接壤,东与汕尾市海丰县相连,总面积 468.3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1152 平方公里。两馆地处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中心组团望鹏片区,是合作区中心主轴线上开发的首个大型公共文化类建筑,将对中心区乃至全合作区的建设起到引领作用。主体建筑背山面湾,选址紧邻水库,是连接周边地区、激活城市生活的重要空间节点。
规划馆+档案馆
规划展览馆及档案馆分别常常各自独立,均为展示、査询和教育的场所。其用途,通常局限于传统的文化消费形式之中。上位规划将规划馆与档案馆两个项目地块,放在一起组合,产生了一种协同效应的奇妙力量:是规划+档案,是创造+存储,是未来+历史。
这是一次独特而难逢的机遇,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地域文化与自然体验高度共融的城市复合体,有别于传统的规划馆及档案馆:一个有生命力、创新性、并能令人为心动的场所;一个对大地之上广大人民文明活力证明的场所;一个能容纳城市梦想的场所……
建筑格局
深汕合作区是深圳唯一有农村的区域,片区独特的村落与农耕风貌是地域文化中的珍贵底色。我们提取地域特征并综合本案功能,尝试将城市变迁的精神物化表达,以敬畏生命的力量,面向未来,迎接不同时空的每一位使用者。
建筑意象源自典型的深汕村落棋盘格局,从使用功能出发,打造基本单元模块。两馆沿城市中轴展开,拥有面向城市各个方向,都极具识别度的城市轮廓线。水平伸展的天际线,形成遮阴挡雨的传统地域性语汇。建筑柱网与城市基础设施共构,形成建构逻辑清晰的可生长式空间单元。
而海杜克/蒙迪里安式的棋盘格局的 45 度角旋转,以及其在边界的切割,则使这个网格在形体上具备了开放性,使其无限生长的可能性可以被清晰阅读。而整个建筑的边沿也因此被激活。
建筑首层架空,向城市开放,多条公共路径交叉穿过建筑,串联门厅、展厅、党群服务中心、文创、休闲服务等功能,并与景观结合,打造零碳体验公园。其他层各类动线与首层动线紧密结合,以通达的动线与丰富的业态,将多元的城市生活引入两馆。
功能布局模块化,与景观、庭院交错组织,具有灵活性及可延展性。骑楼、冷巷、天井、廊道、穹顶,组织自然通风与光影,与自然和城市和谐对话,并打造如万花筒般独特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同时,一组大型的几何形体展陈空间以多样的空间尺度与采光方式植入在这个网格体系中。这些空间作为 45 度网格内部的切割体,将建筑中心的公共性清晰地表现。
同时这些清晰简洁的空间,也适用多样的展陈需求,让两馆成为面向未来,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共同体。
结语
从规划馆到档案馆,是从蓝图展示变为明证的过程,铭记由空间和城市生长所引发的感受和感动,随着时间,随着所有创造的年代之间的相似共鸣,链接地域与未来。作为催化和推动多样“情景”的媒介,作为自然与人们记忆的共同体,超出任何流行风格,为城市赋能,成为大湾区的路标,也属于一个久远的文明。